对孩子唯命是从的父母(34)
百亿欧 2018-08-11 11:15:58
按照一般的育儿常识,
我们做父母的会不会因为孩子的央求,
就只顾着孩子高兴,
也不管孩子是不是好好吃饭,
给孩子口香糖、
糖果、
汽水一类的东西呢?
当然,
我们不会做这种傻事。
因为我们都知道,
如果以这种方式教育孩子,
孩子的食欲就会减退,
还会长蛀牙,
那样只能养育出体弱多病的孩子。
再举一个例子,
我们会不会因为孩子想看电视,
看到电视节目就高兴,
就让孩子看着电视长大呢?
这样的孩子,
满脑子记住的都是电视里的商业广告歌,
嘴里说的都是电视节目台词。
由于我们知道电视对孩子的正常发展是有危险的,
所以只要是有心的父母,
即使知道孩子喜爱看电视,
也尽量避免让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长时间地看电视。
但是,
在今时今日,
这样的教育理论正在崩溃,
对孩子唯命是从的家长越来越多了。
从这样的家长那里,
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他们谈到孩子到了青春期时出现的反社会的行为,
同时听到他们痛恨自己,
感慨此时开始教育已经为时晚矣。
——摘自(放下孩子)【美】温迪·莫格尔 著
孟雨晴 5岁半 女
这是我画的太阳,白云, 我的妈妈在吃火锅,
有一座房子,我的房子。妈妈再给我做饭。妈妈在做米饭
还有彩虹,因为现在是晴天,所以有彩虹。
百亿欧简评:
常说在安全的前提下,
鼓励孩子自主。
这里所谓的“安全”,
包括“人身安全”、
“心理安全”两个方面,
而心理安全又关系到良好习惯与内在素养等。
“安全”是刚性的!必须注意。
孩子好奇的范围是很大的,
并有被具体认可或欣赏的心理。
对不利于心理健康安全的诉求,
越早避开越好。
只要做的恰当,
以下方式多是有效的:
活动环境与内容转移,
在有利的情境下延申兴趣,
淡化有害习惯;
以身心活动的有趣内容,
体验和谐的快乐;
引导其认知延期需要、
或减少不当需要,
所带来的更有快乐感的体验;
对明显不合理的、
或不和谐的要求,
要直接以“不行”挡住,
并家人一致地坚定坚守;
尝试有趣的运动快感或人员互动式游戏;
引导自主涂画、
泥塑、
等动脑动手活动;
家庭评议会进行分析表决等。
关键是大人是否清醒。
积分红包:1分
大白菜 (12)
到菜市场买菜,看到一个孩子在看摊,我问:"一只鸡多少钱?" 那孩子回答:"23。" 我又问:"两只鸡多少钱?" 孩子愣了一下,一时间没算过来,急中生智大吼一声:"一次只能买一只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