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就是艺术家?(39)
百亿欧 2018-09-15 14:58:30
儿童时代中的幼儿期和少儿期,
是人的一生中创造力异常活跃并充分发展的时期。
因此,
儿童的这个时期可以称为艺术适应期。
如果不是父母首先给孩子画画,
两三岁的孩子是绝对不会主动央求父母给他们画画的。
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,
只有顺应自身的能力和必然规律,
孩子自助自由地画画才是最自然的一种状态,
央求大人“画一个,
画一个”的,
不是孩子的错,
是大人的错。
——摘自(发展心理学 孩子的成长) 海伦·比 著
李云开 男 5岁半
《马戏团》
晚上,两个人一起,一个人要跳到另一边,另一个人要跳到那边。
狮子要跳火圈,狮子跳的蹦床,先跳到蹦床上,再进火圈,
楼梯是可以上下人的,狮子不吃人,有人伤害大狮子,才吃人
能飞的马戏团,早上飞走,晚上就不飞了,右边是一个山,
不让马戏团掉下来。上边有个鸟,飞上去,飞下来。表演飞高飞低
百亿欧简评:
学前孩子就是艺术家,
体现在方方面面。
对此,
却是大多成人忽略了。
被承认的多体现在孩子的自主涂画方面,
而现实中仅这点也常常给扭曲、
或以成人化给扼杀了。
原因是,
大多成人看不到孩子的艺术表现的意义,
习惯以有何直接功利去判断孩子表现是否有价值。
使孩子常处于无意义或有害的被修正的过程中。
如孩子很自信地说某句在孩子哪里完全是对的话语,
而大人认为说的不准便立即给纠正了;
高兴地把大人包饺子的面团抓到手玩改变形状体验,
大人发现后,
一句“不要玩这个”被否定了;
有时孩子高兴地闹了个怪表情或动态,
大人一个冷脸配一句“正经点”打击过去;
涂鸦初期因孩子不知哪儿可画或不可画,
也同样遭到阻止;
等等。
其实,
这正是孩子主动心理和自主情感个性表达的行为,
是自然的非成人模式的艺术萌芽,
大人因否定孩子的表象形式而打击了孩子的主动成长的心理。
孩子想与做的多是对表象的认知与反应。
有情绪情感、
主动表现、
自我和谐、
与能力吻合的效果形式等。
只要是效仿社会性活动,
无时不表现出艺术的创造性。
因此,
“只有顺应自身的能力和必然规律”,
自然则会保护孩子的艺术主动与创造力。
积分红包:1分
大白菜 (12)
到菜市场买菜,看到一个孩子在看摊,我问:"一只鸡多少钱?" 那孩子回答:"23。" 我又问:"两只鸡多少钱?" 孩子愣了一下,一时间没算过来,急中生智大吼一声:"一次只能买一只!"